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基本

要素

评 估 标 准

自评

结果

4-3

专业成长

14.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科学、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扎实。教师评价突出能力、质量和贡献。教师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强,专业发展成效明显。

A

自 评 概 述

主要实践和成效

学校科学制定“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培养“四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聚焦教师师德师能双线提升,以“四鹰”工程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师育德育才能力。

一、健全培育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在学校十四五师资培养规划的基础上,各系拟定了系学年教师成长培育计划,每位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学校教发中心创新开展“四鹰”师德师能教师双线提升工程,通过搭建“雏鹰、飞鹰、雄鹰、领鹰”梯队式教师成长平台,分层分类推进,兼顾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师的发展,以及公共基础教师、专业教师的发展,采用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实地考察、在岗研修、汇报点评、结业考核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师风水平双线提升,加强教师自觉意识、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学校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遴选制度,出台了《优秀青年教师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强5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当年培训经费占专任教师基本工资总额比例8.13%。

二、依托名师团队,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创设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和成长环境,形成卓有成效的骨干教师“孵化器”,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创新组建了9个“师德名师工作室”,在学科教学研究基础上融入师德项目的变革研究。同时,常态化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岗”活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服务本领。目前,学校共有江苏省职教名师工作室、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江苏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南京市名师工作室等省市级名师工作室11个。

三、健全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发展

建立覆盖师德师能、校系二级、校内校外的教师多元绩效评价机制,发挥学校、系部、企业、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作用,力求客观全面、科学多维。动态调整《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学校岗位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学校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学校技能大赛管理办法》《教师系级考核办法》等教师绩效管理办法,评价结果纳入“职称评定、岗位晋级、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在职研修奖励”中。确保可持续地发挥其激励作用,带动教师努力贡献、勇于担当、追求质量、争先创优。

四、着力教师发展,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现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省教学名师5名、省职教领军人才2名、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1名、市级教学名师15名,正高级职称教师2名,省市中心组成员、省级及以上行指委委员、省联院专指委主任及委员共计16人。202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其中,近三年教师专业成长成效显著,新增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省教学名师3名、市级教学名师5名。

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 项;在国家级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3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 8个项;在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3项;在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教师个人参与国家教学成果项目二等奖1项;完成省级以上课题结题9项。

主要问题和不足

对照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进目标和措施

1.运用好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力度;

2.发挥管理考核制度的作用,对标拔尖人才培养要求,激励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教育科研、创新实践能力。

3.提高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发挥起高质量的双师队伍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