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基本

要素

评 估 标 准

自评

结果

3-1

专业(群)设置

8.专业(群)建设规划制订程序规范、论证充分。专业(群)设置科学合理,建设目标明确,符合行业和地区发展需求,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形成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建设发展长效机制。生源足、质量高。

B

自 评 概 述

主要实践和成效

学校重视专业建设,对接南京八大产业链,加强专业发展顶层设计,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动态优化专业结构,注重提升新办专业办学水平,着力打造优势专业,逐步打造财经类、信息类、艺术类、服务类四大专业群发展格局。

一、优化专业动态调整,对接区域主导产业

学校立足南京地区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和科技服务业等,围绕南京“4+4+1”主导产业体系建设,服务现代服务业升级优化;围绕南京“八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服务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发展,瞄准新技术,服务新产业。按照“夯实基础、提质培优、服务地方、彰显特色”的工作方针,紧密对接区域,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将专业划分为四类,对优先发展、特色发展类专业进行倾斜,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性。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学校专业链已全面对接现代服务产业链,形成以领航全省的会计、动漫专业群建设,带动金融、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群)发展,全面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

学校现有大数据与会计、动漫制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12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形成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首批优质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3个。现有会计、动漫制作技术等2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 ,智慧财经、动漫制作技术等2个学院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专业群,现代化会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2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和4个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值4817万元。近三年,根据行业变化,动态调整专业设置,2021年新增云计算专业,原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置换成动漫设计专业。

二、充分调研区域需要,完善专业建设机制

学校制定了《专业群立项和建设办法》《立项专业群建设经费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等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各专业建有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常态化开展专家指导委员会相关活动,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使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主流标准相适配。各专业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人才市场需求、专业(群)建设规划,开展相关论证活动等。各专业积极调研市场需求,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动态,明确人才培养大方向,每年形成1份调研报告,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引入行业标准,规范培养目标。

三、搭建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创新产教融合方式

学校对专业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产业学院、行业协会、大师工作室等形式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努力达成“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动漫设计专业与唯晶科技公司合作,以专企融合理念的研究为前导,以专业学院建设为途径,共商实训工场,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工作。按照岗位适应过程,形成“四段递进、差异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以动漫生产过程为导向,采用“自上而下、分解集成”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思路,形成相对独立的八个实训教学模块,并开发实训资源。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招收冠名班级、制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实施“校企双导师”教学和考核评价,校企合作培养动画设计人才。

会计专业群依托正保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创式引入企业真账平台,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接触行业最前沿,实现会计人才的转型。中心产教融合,服务地区逾千家企业,在全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数智金融专业学院,建设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构建科技金融财经以及AI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提供多岗位业务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与夏军技能大师工作室合作,采用“实践周”模式,带领学生开展“后疫情时代下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践”的探索,开展直播、短视频等新业态“现代学徒制”探索工作。

2020年计划招生600人,实际录取680人,实际报到680人,报到率100%,计划完成率113.33%。2021年计划招生700人,实际录取736人,实际报到736人,报到率100%,计划完成率105.14%。2022年计划招生740人,实际录取774人,实际报到720人,报到率93.02%,计划完成率97.30%。

主要问题和不足

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还需进一步深化。

改进目标和措施

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模式,在动漫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等专业积极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